里程碑,還是現代養殖不可能離開抗生素?你,怎么看?發布時間:2016-08-14瀏覽次數:
8月1日,農業部網站正式公開了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 第2428號》。
這個公告的內容,其實就一句話:自2016年11月1日起,硫酸黏菌素停止用于動物促生長(啟用“修訂后的硫酸黏菌素預混劑和硫酸黏菌素預混劑(發酵)的質量標準、標簽和說明書”)。
不過,“2016年10月31日(含)前生產的產品,可在2017年4月30日前繼續流通使用?!?br />
對此,一位養殖行業老師認為:
“硫酸黏菌素停止用于動物促生長,對行業不會有什么明顯影響。畢竟,還有很多能用于促生長的抗生素可以替代硫酸黏菌素。
但是,這不會影響這個公告本身的里程碑性的價值——很可能就此拉開了飼料添加劑中禁止用抗生素促生長的大幕?!?br />
這位老師的話,或許能從養殖動物藥物添加劑(大多為抗生素類)發展至今的歷程得到證明。
藥物添加劑與集約化養殖存在依存關系
中國農業大學汪明教授認為:
1949年,用四環素培養液殘渣飼喂豬和雞,發現有顯著地促生長作用,從而揭開了開發使用藥物添加劑的序幕。
從60年代開始,藥物添加劑給全球的飼料添加劑工業帶來了巨大發展,并開創了20世紀畜禽養殖集約化生產的奇跡(集約化養殖方式保證了人口增長對蛋白質食品的需求,對提高人類生活水平作出了巨大的貢獻?。?。
為什么這么說?
因為集約化養殖時,畜禽生長速度快,抗病能力低,易受細菌、寄生蟲和病毒感染;
因為集約化養殖時,高密度飼養使零星感染很容易演變為疫病爆發,造成大面積死亡;
因為集約化養殖時,飼養環境改變極易造成應激、營養限制等問題。
以上這些情況,客觀上催生了藥物添加劑的應用。
那么,藥物添加劑為什么能促生長呢?
藥物添加劑能“使動物腸粘膜明顯變薄,增加其通透性,有利于營養物質的滲透和吸收,并且腸壁變薄也減少了蛋白質的周轉和能量的損失”。
藥物添加劑能“刺激垂體分泌促生長激素,使其食欲增加、采食量加大,有效促進動物生長發育”。
藥物添加劑能“抑制或殺死動物體內致病細菌,減少細菌對營養成分的消耗,保證營養成分的正常供應,促進動物生長”。
綜上所述,集約化養殖方式與藥物添加劑存在依存關系!
“禁止抗生素類藥物作為飼料添加劑”中的利益博弈
眾所周知,這些年,在全球范圍內,為追求超額的回報,在抗生素類添加劑使用過程中,造成了“藥物殘留、病原耐藥性、環境污染”等問題。
于是,歐盟、日本為代表的畜牧產品進口國,開始設置嚴格禁令和嚴格殘留標準,以此給他國設置技術壁壘,增加進口國的生產成本,抑制出口國的規模經濟效益,提升本國畜禽養殖產業的競爭力。
比如,1998年底,歐盟頒布了禁止桿菌肽鋅、螺旋霉素、維吉尼亞霉素和泰樂菌素作為生長促長劑的禁令。目前,歐盟已經全面禁止了抗生素類藥物作為飼料添加劑使用,但都還可以作為處方藥使用。
相應地,美國、巴西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亞等畜產品出口國,主張對抗生素添加劑“合理使用,科學監測”,以保障集約化養殖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。
比如美國,在1996年就由美國FDA、疾控中心、農業部協作成立了國家抗生素抗藥性檢控體系,一旦發生耐藥菌產生,便啟動相應法律,包括收回藥物使用許可證。目前,已經取消了在食品動物上使用喹諾酮類的藥物。
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驗明正身的里程碑?
在中國,農業部2015年底“禁止在食用動物中使用洛美沙星、培氟沙星、氧氟沙星和諾氟沙星4種原料藥各種制劑”的原因是——“這四種原料藥及其制劑存在較大食品安全隱患,且已有動物專用的替代產品”。
這種禁止好像更多是美國人的套路。
現在,農業部“硫酸黏菌素停止用于動物促生長”的原因是——“為保障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,根據《獸藥管理條例》規定,我部組織開展了硫酸黏菌素安全性評價工作。根據評價結果,我部決定停止硫酸黏菌素用于動物促生長”。
這種禁止好像更多是歐盟的套路。
以上兩種禁用,對行業影響并不大,這反應出農業部對中國養殖現實的正視、尊重以及實事求是的心態。
畢竟,中國的情況更復雜:保證我國人口增長和生活改善必須依賴集約化養殖——我國養殖環境較之歐美等國更差,對藥物添加劑使用的依賴性更強,濫用情況可能也愈加嚴重——藥物殘留既影響我國動物性食品安全,也影響我國畜產品的出口。
怎么辦?
2016年4月份,《農業部關于促進獸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》公布,其中一句是“扶持飼用抗生素替代產品創制”。
或許,這就是方向,意味著飼用抗生素將逐步被禁用?
或許正是從這個意義上,農業部公告 第2428號中“硫酸黏菌素停止用于動物促生長”就具有了文章開頭提到的那種里程碑的意義——雖然這種里程碑的歷史地位需要很久以后才會真正顯現出來。